一 材质简介 随着我国核电政策的变化以及核电机组国产化进程的加快,核电站国产化率大幅提高。由于核电设备长年在高温高压中子辐射作用,要求设备制造所采用钢板具有强度适宜韧性较高,脆性转变温度低的性能以及抗辐射能力强,合金元素含量低的特点,因此使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成为核电设备制造的主要选材。为了应对市场变化,满足客户需求,舞钢开发了核安全二,三级压力容器用15MnNi钢板。 舞钢研制的核二,三级压力容器用15MnNi钢板覆盖10~100mm厚度规格范围,室温拉伸,高温拉伸,厚度方向拉伸及硬度等各项性能得到非常严的的控制,且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了钢板试样模拟焊后性能检验。 二 化学成分 元素 C Si Mn P S 熔炼 ≤0.18 0.15~0.35 1.20~1.65 ≤0.015 ≤0.005 Cr Ni Cu ≤0.15 0.50~0.85 ≤0.06 元素 C Si Mn P S 成品 ≤0.20 0.15~0.37 1.15~1.7 ≤0.017 ≤0.009 Cr Ni Cu ≤0.20 0.50~0.90 ≤0.07 三 力学性能 15MnNi钢试样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。保温温度610±10℃,保温时间6h,400℃以上温度时降温速率为65~100℃/h,温度≤400℃时出炉空冷。根据技术条件要求,厚度<16mm的钢板不做厚度方向拉伸试验,厚度<12mm的钢板不做高温拉伸实验。 四 工艺流程 电炉冶炼-LF炉精炼-VD 炉真空脱气-模铸(连铸)-钢锭(坯)清热加热-轧板-探伤-正火-取样-性能检验。 在轧制过程中,钢锭(坯)加热轧制温度等含量加以适当的限制;Mn也能提高钢板强度,但是Mn在钢中一部分固溶于铁素体(或奥氏体),另一部分形成含Mn的合金渗碳体,Mn 含量增加,共析温度和共析点的含碳量都随之降低。因此,在相同含碳量及冷却速度下,随着钢种Mn含量的增加,显微组织中的珠光体不但细化,而且数量也增多,从而导致钢板的强度和硬度升高,然而Mn易使晶粒粗大,增大回火脆性,所以应该适量控制Mn含量;Ni在钢中只能形成固溶体,而且固溶强化作用不明显,主要是通过在塑性变形时增加晶格滑移面来提高材料塑性,并可以大幅度改善钢在低温下的韧性,使韧脆转变温度降低,由于Ni价格较高,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,在成分设计时对Ni含量加以适当的控制。在轧制过程中,钢锭(坯)加热,轧制温度等工艺参数合理匹配是轧制的关键点,适当控制加热速度和加热温度可以保证加热均匀并且防止晶粒粗大,充足的加热时间可以保证合金元素能够充分固溶。 舞钢将15MnNi钢板坯料在均热炉或连续炉中的较高加热温度设定在1260℃,采用2型控制工艺和控冷工艺进行轧制和快速冷却,开轧温度1050~1150℃,*二阶段开轧温度≤920℃,终轧温度≤890℃,钢板轧后经过ACC快速冷却,返红温度≤750℃ 为了进一步细化晶粒,使微合金化学元素充分固溶,析出,发挥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,获得强韧性匹配良好的理想阻止,对于15MnNi钢板进行了正火处理。在热处理之前测定了该钢种的相变临界点,根据测定的相变临界点,确定15MnNi钢板的正火温度在880~930℃,保温时间在1.5~2.5min/mm。 正火态组织中出现的贝氏体组织对于温度变化比较敏感,促使低温下韧脆转变温度急剧升高,导致钢板低温冲击功下降,组织中出现贝氏体与钢板的冷却速度有很大的关系,尽管钢板经过正火处理后采用空冷方式冷却,但由于冬季环境温度较低,钢板表面温降较快,易转变成贝氏体组织,降低钢板冲击韧性,而试样在模拟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经长时间保温处理,贝氏体逐渐分解成回火索氏体,结合基体中软相的铁素体组织,冲击韧性得以提高,因此,钢板的模拟焊后热处理态低温冲击韧性比正火态好。 舞钢研制15MnNi钢板的化学成分合理,组织性能优异,尤其是钢板模拟焊后热处理态-40℃低温冲击韧性优良,完**够满足核安全二,三级压力容器用设备的要求。